要注意保证屋顶和阁楼有良好的通风,以去除因湿气而导致的任何腐朽。在冬季,尤其是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从房屋吊顶进入较冷的阁楼空间的温热湿气可能会在椽条或屋面板表面产生冷凝。
此外,在夏季,过多的热量会在屋顶空间积聚。足够的通风可以消除这两种湿气的影响。传统上通风式屋盖建于较凉爽的气候中,如北京地区。而非通风式屋盖,阁楼空气经空调处理,一般建议在湿热气候中使用,如中国南方地区。
在如上海地区的混合气候条件下,通风和非通风屋盖均有使用,但由于传统习惯,设计施工人员更熟悉通风式屋盖,在木结构建筑中也更普遍一些。第十一章就通风和非通风式屋盖提供了更详细的信息。在非高温高湿度气候条件下,建议不要采用阁楼和屋顶通风。通风措施有很多种,包括设置屋檐通风口、沿屋脊通风口、山墙端面通风口或者屋顶通风口。
无机械控制的通风可使风流过阁楼和屋顶空间,以提供必要的空气流通。由电力或风力驱动的机械通风更有助于风的流通。自然通风或无机械控制的通风,传统上用于坡屋顶,通风口面积之和应不少于经保温处理屋顶面积的1:300,《上海市轻型木结构建筑技术规程》第13.3.6节对此做出了规定。
不过,在如上海的高湿度地区,作为优良施工习惯,我们建议将这一比例提高的1:225,以尽量减少由可能由潮气引起的问题。通风措施可以选择多种方式的组合,但是应该:
- 位于屋盖的顶部和底部
- 在建筑物各对应面均匀分布
- 设计为防止雨、雪和昆虫的侵入
坡度较小的屋盖由于难于有效地通风,因此需要更多的通风口。对坡度小于2:12的屋盖,建议通风口面积比应超过1:150。屋檐通风尤其重要,因为它可使空气通过阁楼从建筑物一侧流向另一侧,并在阁楼空间内形成正气压。屋盖顶部本身的通风通常产生负压,使更多的空气从房屋内部进入阁楼。
理想情况下,檐下通风口面积应超过屋面通风口面积,但不应超过总通风口面积的75%。屋面通风口总面积不应超过通风口总面积的60%。下图显示了屋盖和阁楼空间的通风.
防腐木木屋楼盖中的桁架通风问题
评论